作为一名经历过高考的学生股票杠杆如何开通,我看到绍星池在高考前吃掉准考证时,心中既有愤怒,也有心疼;看到马思艺在考场上交白卷,我更是感到愤怒和无奈……这是我看剧以来最不喜欢的情节,开玩笑可以,为什么要拿高考开涮呢?
思艺的境遇确实艰难,亲自抚养自己的奶奶去世,和自己相处最融洽的弟弟也失去了,剩下的只是一个吸血鬼般的母亲。放弃高考,离开那个破碎的环境,或许才是重新开始的机会。但绍星池为何要吃准考证呢?他和父亲为什么会闹到这种地步?从他的故事看,并没有像思艺那样悲惨的铺垫,看起来似乎有些突兀。
但如果仔细推敲,所有的一切都有其根源。绍星池为什么要吃准考证?他为什么要放弃多年的寒窗苦读,毫不犹豫地摧毁自己的前途?可以肯定,当时他一定是愤怒至极,理智被冲昏了。一直以来,看着父亲暴力对待母亲,心中的怨气早已积压。当那天父亲因为工作不顺打了母亲,绍星池的怒火瞬间被点燃。
“你自私自利,一喝酒就打我妈,这大学我不考了!” 这是他对父亲权威的反抗。可是,那个时候的他,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,根本没有任何能力与父亲抗衡。最终他只能用自己未来的前途作为筹码。
展开剩余71%青春期的绍星池,很多事情都是凭情绪做出决定的,丝毫不顾后果。高考前夕,他吃掉准考证的行为,正是他对父亲的一种报复。在那一刻,他所有对父亲的愤恨和委屈都得到了发泄。这个举动,虽然有点像现代版的哪吒剔骨还父,但更像是伤敌一千自损八千的亏本买卖。
其实,这一行为不仅仅是报复,更是绍星池早已策划好的离家计划。留在这个家,眼睁睁看着母亲被打,考大学就得依赖父亲的钱,他永远也摆脱不了这个噩梦般的家庭。“从今以后,我再也不用你养了。” 这不仅是气话,更是他内心深处早就埋藏的真实想法。
对绍星池来说,大学固然重要,但保护母亲才是更为关键的。他不考大学,意味着自己可以早早出去打工,养活自己和母亲,避免再看到父亲那副家暴的嘴脸。然而,他不知道的是,父亲的家暴和母亲的软弱背后,其实有更深的根源——这个根源,正是他自己。
绍星池的母亲,是花街六户人家中唯一一个在家庭中没有地位的女人。她一直顺从邵父,任由他在家里发泄怒气,暴力无法反抗。也许大家在看剧时,曾想过,为什么其他家庭,像大华子家、陈睿家,都是母亲做主,父亲虽然有权威,但仍然尊重母亲;而邵家,母亲却一味忍让,根本没有任何话语权?
虽然我们不应从受害者身上找答案,但有时,换个角度思考问题,或许能得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论。记得绍星池吃掉准考证后,他对母亲说:“我带你离开。” 可邵母却只是哭着说:“可是他对我们娘俩有恩。”
语言敏感的观众,应该会意识到,这句话有些奇怪。明明是一个家庭,为什么要特别强调“我们娘俩”?难道邵父不是这个家的一员吗?
事实上,邵母和邵父并非完全的夫妻关系,绍星池是邵母和前夫的孩子。简单来说,邵父只是接盘的角色。在那个年代,没有邵父的接手,邵母恐怕根本无法将孩子养大,甚至可能遭受街坊邻里的非议。
因此,邵父虽然酗酒家暴,但也确实对母子俩有恩,而多年的感情也并非说割舍就能割舍掉。
邵父自视文人气节,常常傲慢自大,自己被妻子背叛,唯一的孩子也不是自己的,这让他极度内心扭曲。在工作不顺时,他会喝酒发泄,对母子俩撒气。虽然他的问题严重,但毕竟打人不对,这点无法洗白。
然而邵秉义并非天生坏人,他对马奶奶生病时,愿意低头向陈泊道歉。这父子俩,如果能好好沟通,打开心结,或许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。
那么,你怎么看待绍星池吃掉准考证这一行为呢?
发布于:山东省